实施“人才强企”战略 奋进“千亿机电”新征程
机电集团探索“123”机制 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
▲2022年6月17日 重庆日报015版
▲重庆机电控股(集团)公司外景
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,实施“人才强企”战略,对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意义重大。重庆机电控股(集团)公司(以下简称“机电集团”)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,全面落实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部署,按照“123”人才工作思路,实施一个人才战略规划、用好两类人才、推进三项措施,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,持续优化人才结构,人才环境明显改善,人才发展成效显著,推动企业发展提档升级。
健全机制
创新人才强企优势
强企关键在人才,激发和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关键在体制机制。
面对企业人才总量冗余、结构失调、管理体制不活等问题,机电集团畅通人才引入、流动、使用渠道,着力健全人才体制机制,不断推动人才队伍结构合理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动力。
以“三项制度”改革为切入点,首创“四定三机制一通道”管控模式,“一企一策”,指导企业健全和完善人才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机制;以“解决体制、机制不活问题,解决人浮于事、效率低下问题”为突破口,人才环境得以不断优化。
截至2021年底,机电集团在岗员工本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28.9%,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压减到52.7%,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调整到了71:29。
基本达到了人员总量可控、薪酬分配激活、人才结构改善的目标。人才队伍建设成效彰显,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。
内外兼顾
坚持人才引领发展
机电集团着眼于内部、外部两类人才,提出人才建设总体目标,提升人才总量、优化人才结构。
针对存量人才,强化人才鼓励支持。建立科技创新“两年一表彰,一年一推进”的工作机制,重奖企业科技成果和技术研发人员(团队),至今共评选并嘉奖了19位科技带头人,112位首席工程师、57位首席技师。
针对增量人才,积极搭建发展平台。机电集团以项目为纽带,促进集团内、外部人才有效联动,进一步打造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人才队伍,目前已建成国家级技术中心6个、市级技术中心29个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。
完善激励约束机制,全覆盖推行企业经营管理团队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,薪酬激励实现了“上不封顶、下不保底”;搭建竞赛机制,让技能人才“跑起来”,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,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、各展其长。
分级管理
助力人才引育创新
机电集团党委统揽人才管理全局,企业则作为用人主体,具体实施开展人才建设工作,逐步建立起人才分级管理体系。
鼓励企业在人才培养、引进、使用中发挥积极作用,获得竞争优势。机电集团所属重泵公司,通过直接引进为主,柔性引进为辅等方式,初步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引领、技术团队支撑、人才梯队完备的技术人才队伍构架。
出台培训规划、每年制定培训计划,以“能力提升工程”为载体,系统开展“三支人才队伍”的培养。
机电集团还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,开设领导人员培训班。企业领导干部创新理念、科学决策、战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素养得到显著提升。
此外,机电集团制定《人工成本管理办法》,探索多元激励改革,创新开展国有科技型企业期权激励、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、员工模拟持股激励等。
提升保障
夯实人才集聚环境
机电集团始终坚持“党管人才”原则,深入实施“人才强企”战略,优化完善一个机制、探索创立一个基金,持续加强集团人才队伍建设能力,为人才集聚提供有力保障。
针对前沿尖端技术、关键核心技术和通用共性技术等领域,集团加大投入,形成高端工程技术人才互通、共用机制,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,建平台、强协同、优激励,构建人才集聚生态圈,打造集团高质量发展人才高地。
设立机电集团人才发展基金,以“投、贷、补”多种方式助力集团人才发展,按照市场化规则,向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提供免息或低息贷款、专项奖励等,帮助解决住房等需求。
未来,机电集团将锚定“千亿机电”目标不动摇,以改革创新为动力,适应集团“十四五”战略规划对人才总量匹配的要求,以培育“五支核心人才队伍”为重点,以优化人才总量素质结构为主线,厚植“近悦远来”的人才沃土,最大程度激发人才的奋斗动力和创造活力,助力加快建设全国重要人才高地,为重庆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提供坚实保障。
(来源:重庆日报)
重庆机电控股(集团)公司
地址:重庆市两江新区黄山大道中段60号 邮编:401123 电话:023-63075670 传真:023-63075679 邮箱:office@cme-cq.com
2014-2015 © 重庆机电控股(集团)公司 版权所有 渝ICP备12001980号-1
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2284号
技术支持:中国政企网